過濾模式

  Broadbent於1958年所提出的過濾模式,是第一個針對人類如何選擇注意目標所提出的理論架構。

 Donald Eric Broadbent

 

  他主張世界是由許多感覺刺激所組成,雖然這些刺激都能透過人體的知覺與認知能力處理,但是個體的注意力容量有限,因此人類只能由眾多訊息中選擇一部分線索,並依據這些線索猜測其它相關的訊息。Broadbent強調「注意」是一個有選擇性的過濾器,可以對連續接收到的感覺訊息加以過濾,此過濾器除可攔住最不需要的外界刺激外,同時只傳送認為重要的訊息進入意識中。雙耳分聽實驗(dichotic listening with shadowing)是過濾模式倚重的實驗典範(Broadbent, 1954; Cherry, 1953),此實驗讓受試者於同一時間聽到分別輸入左、右耳的訊息,受試者被要求僅注意左耳所聽到的訊息並予以複誦(shadowing),右耳聽到的訊息則不需注意也不必複誦。因為要求複誦之左耳訊息所要求的注意力極高,所以研究者發現受試者幾乎無法複誦未投注注意力之右耳訊息。

 

  透過雙耳分聽實驗的佐證,Broadbent更確認在過濾機制下,人類所接收到的外界訊息,只會有兩種結果,一種是直接被濾除掉,一種就是通過過濾器讓大腦做有意識的處理,因此Broadbent所主張的過濾模式被視為是一個「全有或全無」的機制,代表外界的資訊不是被處理(全有)就是被濾除(全無)。但此「全有或全無」的過濾機制後來受到其學生Treisman的質疑,我們接著看Treisman所主張的「減弱模式」,如何對決Broadbent所主張的過濾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