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例發現期(西元前至20世紀初期)

  自希波克拉底之後至20世紀初期(西元前至20世紀初期),歐洲醫生(主要為德國與英國)陸續發現類似ADHD行為徵狀的病患。雖然以現今嚴謹的ADHD定義來看,上述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病例報告(描述)不見得都符合ADHD診斷標準,但這些透過文字所留下的紀錄卻也真實反應注意力缺陷、過動或衝動等行為異常不是一種突然出現的文明病徵,只是世人於不同年代(時期)對這些異常行為表現以不同角度詮釋而已。病例發現期相當漫長,當時對ADHD並沒有完整的概念,加上不專注、過動或衝動等非致命性問題對當時(尤其是西元前)或許遠不如致命的天花、鼠疫或痲瘋病等受到重視。所以即便陸續有學者提到相關病徵,仍多只限於將案例寫在詩或戲劇裡傳頌(如莎士比亞及霍夫曼)或透過自己的著作描述(如魏卡德及克列頓)。在此時期中,有英國小兒科學之父尊稱的喬治.弗雷德里克.史地爾(George Frederic Still)醫生普遍被認為是第一個以正式病例報告將ADHD病例發表的學者,他將這種會產生動作紊亂、坐立不安、無法遵守規則及破壞行為的疾病,稱之為「道德控制缺陷」(deficit in moral control)(Still, 1902)。此病例發現期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歐洲爆發嚴重流行性感冒為止,ADHD病徵才被重新賦予不同的面相。就此進入以腦傷為研究重點的時期。

代表性人物與重要事件

希波克拉底

*******西元前493年,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(Hippocrates)曾描述一群病患為「對感覺經驗快速反應,但卻只是短暫的行為,似乎是其靈魂已經迫不及待地移至下一 個目標」。希波克拉底將此情況視為是「水與火的不平衡」,他認為要治癒此種不平衡的現象就要從平常營養的方式做起,攝取的食物準則應該是「大麥麵包多於小麥麵包、魚類多於肉類、多喝水與運動」。

********西元1613年,莎士比亞(Shakespeare)的作品「亨利八世」(King Henry Ⅷ) 中,提及「注意力疾患」(malady of attention)即出現對個體注意力不佳、過動、衝動行為的描述。

********西元1775年,德國醫生梅爾西奧·亞當·魏卡德(Melchior Adam Weikard)曾以「不專心的人」(the inattentive person)在其所著的醫學書籍裡描述類似ADHD病患之行為表現;某些學者主張他是世界首位在醫學文獻中提及ADHD的專家。

亞歷山大‧克列頓

********西元1798年,蘇格蘭醫生亞歷山大‧克列頓(Alexander Crichton)曾經描述一種「注意力疾病」(disease of attention),他形容這是一種會出現在生命早期的疾病,病患對刺激敏感且學習會產生困難。他被視為是繼Melchior Adam Weikard之後,第二位描述ADHD不專注類型病患特徵的學者。

海因里希•霍夫曼

********西元1845年,德國醫生兼詩人海因里希•霍夫曼(Heinrich Hoffmann)在其所寫有關精神醫學的詩裡,基於探究其3歲兒子的問題,描寫有關兒童無法理解的行為表現;在詩裡的一個章節「坐立不安飛利浦的故事」(The Story of Fidgety Philip)中描述小男孩的情況就類似現在我們所認為ADHD的症狀。

喬治.弗雷德里克.史地爾

********西元1902年,英國小兒科醫生喬治.弗雷德里克.史地爾(George Frederic Still)連續在英國皇家內科學學院(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in England)發表的三份研究報告中指出,他發現43位經常展現出異常行為(諸如舞蹈症的動作表現、坐立不安、急躁、攻擊、無法遵守規則與破壞性行為等)的兒童,並認為這群類似ADHD兒童的特徵是由較差的意志性抑制(poor volitional inhibition)和道德控制缺陷(defect in moral control)所造成。這些類似ADHD的兒童經常會因為情緒化表現而無法抑制行為,社交上則常展現出侵略性導致不易被同儕接受,更嚴重的是無法維持注意力與學習動作產生後導致的結果,因此動作上的錯誤會一再的發生。喬治認為這些兒童的異常行為是遺傳結果,而且屬於醫學問題而非精神疾病,他稱呼此疾病為「道德控制缺陷」(deficit in moral control)。